
浏览次数: 时间:2025-07-19 17:35:04
阅读本文前,诚邀您点击右上角的“关注”按钮,以便未来能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内容,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不竭动力!
声明:本文内容均结合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撰写,文中已标明相关文献来源和截图,请知悉。
1949年11月23日,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,随后阿尔巴尼亚也同意允许中国重新建设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。
然而,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疏远与破裂,阿尔巴尼亚方面对中国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,甚至放肆起来。1983年,郗照明作为新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抵达该国。
让他始料未及的是,在阿尔巴尼亚新建的大使馆里竟然发现了多达35组秘密窃听装置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1983年8月,郗照明获悉自己被任命为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,激动得整夜难眠,随后便开始整理行李,准备启程赴任。
然而,他刚踏上阿尔巴尼亚土地,就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。按照常理,新任大使抵达后,应先向驻在国递交国书,再正式履行大使职责。
但这次,在机场迎接他的阿尔巴尼亚官员没有按照惯例行事,而是直接告知他,阿尔巴尼亚已经为中国修建了新的大使馆。
新的大使馆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设施装修都远优于旧址,阿方希望郗照明能尽快搬入。
这番做法让郗照明感到极为不妥。正常情况下,新使馆的地址、设计和其他相关细节,均应在两国外交部门充分沟通并确认后才开始建设。
但阿尔巴尼亚却全然不顾这些外交惯例,擅自决定大使馆搬迁事宜,并直到接机时才告知郗照明,这明显是一种不尊重和挑衅。
郗照明心中虽怒火中烧,但他依旧保持了中国外交官“宠辱不惊”的风范,冷静应对。
调查发现,早年间,为拉近与中国关系,阿尔巴尼亚将中国大使馆设在靠近政府机关的敏感区域。
然而,随着两国关系恶化,阿尔巴尼亚当局对中国充满了疑虑,担心大使馆位置泄露政府机密,损害其利益。
又因担心中国大使不愿接受搬迁,阿尔巴尼亚便采取强硬态度,逼迫中国方面妥协。
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郗照明感到哭笑不得。中国一贯奉行平等友好原则,绝不会对他国利益有所损害,阿尔巴尼亚的恶意猜疑只能说明他们对中国极为陌生。
他立即将此事上报中国外交部,请求派遣安全人员对新馆进行彻底安全排查,以防潜在风险。
郗照明顿时冷汗直流,他清楚这仅是冰山一角,极有可能还有更多监听装置藏匿其中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背面赫然印有“Made in China”的标志。
郗照明怒不可遏,感叹阿尔巴尼亚政府竟然用中国制造的监视中国大使馆,真是嚣张至极。
同时,他将搜查过程详细拍摄留证,并将所有封存,寄回国内交由安全部门处理。
如果当时未能及时发现这些,后果将不堪设想——中国的重要机密可能早已暴露给阿尔巴尼亚当局,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。
也许是心虚,阿尔巴尼亚官员多次以“检查大使馆线路”为由要求进入,但均被中国外交人员严词拒绝。
这让阿尔巴尼亚官员焦急万分,不知中国外交人员具体在做什么,同时也害怕暴露。
然而,中国选择了低调处理,没有当面揭穿这场阴谋,展现出大国风范和战略定力。
虽然这段往事已成历史,但仍然提醒我们:外交上绝不能盲目信任任何国家,唯有保持高度警惕,方能有效保护国家利益。